空氣中的證據,從大氣科學看氣候變遷

空氣中的證據,從大氣科學看氣候變遷


課程簡介

空氣中就有氣候變遷的證據!本課邀請到臺大大氣系陳維婷教授,以大氣科學的角度,談談天氣與氣候的科學觀測,以及科學家們如何從數據中推論出氣候變遷的警訊。

 

本課可以學習到:

  • 天氣與氣候的意義
  • 氣候訊號的複雜性,以及氣候變遷科學奠基於長期的科學統計
  • 天氣預測和氣候推估的不同
  • 科學研究的過程,與科學家的貢獻

 

本課適合對氣候變遷有初步理解,以及對統計、大氣科學、天氣模型、科學家的使命與工作...等題目感興趣的同學們。完成本課程也有助於理解聯合國氣候變遷評估報告,以及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(IPCC)的工作成果。

 

課程單元

1. 講者介紹
1-1. 講者介紹:陳維婷老師
2. 如何區分天氣和氣候?
2-1. 回到氣候的起點:觀測和實況
2-2. 釐清觀念:天氣和氣候的不同
2-3. 從圖表理解天氣和氣候
2-4. 氣候變遷不能只從單一事件判斷
2-5. 中場討論I
3. 關於「過去的氣候」
3-1. 全球越來越暖了?為什麼我感覺不到?
3-2. 升溫幅度的不均勻分布
3-3. 臺灣的百年數據,告訴我們什麼?
3-4. 解讀氣候訊號
3-5. 變化中的平均值與差異度:複雜的氣候變遷訊號
3-6. 極端天氣事件是氣候變遷造成的嗎?
3-7. 中場討論II
4. 談談「未來的氣候」
4-1. 科學家準嗎?天氣預報怎麼來?
4-2. 大氣數值模式
4-3. 天氣預測的極限
4-4. 氣候變遷推估,不是天氣預報
4-5. 科學家的任務與使命
4-6. 中場討論III
5. 課後任務
5-1. 如何解?怎麼讀?

課程留言

目前沒有任何留言

新增留言

需要註冊該課程後才能夠留言